首页

口舌奴

时间:2025-05-26 12:37:36 作者:各地多举措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 服务提质 管理增效 浏览量:23115

  各地多举措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 服务提质 管理增效(深阅读)

 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快递小哥、网约车司机、电商从业人员等新就业群体,强调“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,填补好这个空白。要既有管理,又有服务”。

  聚焦新就业群体,各地出台举措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,助力技能培养、保障权益、实现职业发展等。

  便利举措提升外卖骑手归属感

  穿上工作服,戴好头盔,80后鲁祺骑着电动车,穿梭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的大街小巷。伴随着手机叮叮作响的提示音,鲁祺当外卖骑手已有9年。

  过去,有的商场不让进门、不让上电梯,电动车没地方停,如今,专停泊位、专行通道等设施日益完善;过去,外卖员进小区常常经历“被拦住的烦恼”,如今扫个“小哥码”,不用登记就能进小区,每单节省几分钟……路上的点滴变化,体现城市温度,展现治理精度。

  送餐的间隙,鲁祺来到拱墅区文晖街道新和平商务社区的骑手驿站歇歇脚。驿站照片墙上是一张张全家福,那是今年春节,街道为留守杭州的骑手和他们的家人专门拍摄的,鲁祺和妻子女儿也有一张。这里每个月还会进行一次骑手恳谈会,大家围坐在一起,说说心里话。

  与驿站一墙之隔的,是新和平商务社区骑手党群服务中心,500多平方米的空间设置了休闲运动、心理咨询、儿童托管等各种服务项目,骑手也都可以享受到。

  “外卖员的工作流动性大,融入城市,找到组织很重要。”身为外卖骑手流动党支部书记的鲁祺说,随着工作和生活得到保障,大家也想要凝聚起来,发挥更大作用。

  说干就干,在街道的支持下,一支由外卖骑手组成的“骑士汇”队伍,积极参与城市治理。外卖骑手每天在路上跑,对小区、楼宇、工业园区等情况较熟悉,遇到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反映和施救。当地还统筹资源,根据骑手们的需求量身定制实用技能课程,涵盖了从消防安全知识到送外卖需要掌握的日常英语口语等内容。同时,骑手们想学什么都可以提。“我们希望能够和新就业群体形成良性互动和反馈,让大家找到自身职业的获得感。”新和平商务社区党委书记田红卫说。

  “现在,我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。”鲁祺说。

  “绿色通道”让网约车司机遇事不慌

  四川省成都市,下午4点,曾师傅的车旁突然响起刺耳的刹车声,“砰”的一声,他的车门被一辆私家车撞凹陷,玻璃碴满地——这是前不久,曾师傅遇到的一件烦心事:“正是跑单旺季,维修时间长,太耽误事了。”

  事故发生后,他将受损车辆送到了修理厂,不成想,正值假期,维修工人放假,这会使他错过小长假营运高峰。

  “车子要修近一个月,这个空档期给我造成的损失该咋办啊?”情急之下,曾师傅来到了位于成都东站的“华仔红色方向盘”网约车司机之家,向成都市网约车协会寻求帮助。

  听到曾师傅的诉求,成都市网约车协会党支部书记李明赶忙联系了北京盈科(成都)律师事务所公益律师赵本正。了解情况后,赵本正给出了建议:网约车的运营收入是司机维持生计的重要来源,事故导致的停运使其失去了这部分预期收入,需要争取停运损失费。

  经同当事人反复沟通、调解,成都市网约车协会与律师为曾师傅争取到了一笔停运损失费,曾师傅悬着的心也落了地。

  据介绍,成都市网约车协会党支部、成都市律师行业党委等成立了8支志愿服务队,为网约车司机维权开通法律援助“绿色通道”,并持续开展公益普法讲座及志愿服务活动。“华仔红色方向盘”网约车司机之家为网约车司机提供纠纷调解、法律咨询等12项免费服务,日均接待司机超200人次。

  家门口的服务更贴心

 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的居民刘丹,是一名电商直播从业者。一年多的时间,她已习惯了在直播间侃侃而谈,带货量也一路攀升。

  去年5月,石景山区人社部门在八角街道试点建设零工驿站。家住附近的刘丹来驿站准备找零活,发现这里有技能培训班,便报名了电商直播培训。

  “结合市场用工形势和求职人员需求,驿站面向社区人员开设电商直播、视频剪辑等技能培训,让更多劳动者有技能傍身,助力他们就业以及职业发展。”八角街道办事处二级调研员明常红介绍。

  经过两轮短视频培训,刘丹签约了一家企业的直播业务。“在家门口就业,走着上下班,还能照顾家。”刘丹说。

  八角街道零工驿站依托区人社局搭建的“就业直通车”线上就业服务平台,打造了“众业共治”街道级平台,为广大求职者就近提供就业创业指导、政策咨询、现场对接、当日到岗等一站式服务。截至目前,线下就业帮扶团队通过电话回访求职者约2800人,密切跟踪求职者就业进展与需求,已成功助力562人次实现就业,其中签订劳动合同的长期固定工386人。

  “通过培训等举措,很多人成功应聘为企业正式职工。”石景山区人社局副局长刘峰说,今年零工驿站将融入社保政策介绍、企业参保服务等服务,强化供需对接,提供就业“就”在家门口、高效服务“零”距离的公共就业服务。

  本期统筹:张雪妍

  本报记者  窦  皓  游  仪  潘俊强

  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5月26日 第 04 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市场监管总局: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、精准帮扶

联席会议总召集人、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主持会议并讲话。会议指出,各成员单位践行全球安全倡议,严格履行《公约》义务,推进日遗化武销毁,顺利通过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国际视察,提出工业履约中国方案,讲好履约中国故事,为创造无化武世界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,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。

拉林铁路通车3年发送旅客303.7万人次

在黑龙江鹤岗,当地组织了3300台套专用机械,对370多万亩水稻进行集中收割。今年当地在良种覆盖率超过98%的基础上,推广应用新技术达1000万亩次以上,为稳产增产奠定了基础。

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强化使命担当 创新思路举措 狠抓工作落实 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

2024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将共商改革发展稳定大计,共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,汇聚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合力。我们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!

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涉嫌利用情报机构进行非法监控

2024桂林艺术节于10月26日至11月3日举行,吸引了中国、瑞典、澳大利亚、韩国、意大利、英国等6个国家的艺术家共赴山水之约。48场精彩演出在“山剧场”“水剧场”“洞剧场”“草剧场”等13个空间呈现,让桂林变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剧院。(完)

日坛公园10余处古建完成修缮对外开放

地名是乡村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基础信息。前不久,民政部印发通知,部署开展“乡村著名行动”。该行动涵盖地名方案编制、命名设标、文化保护、采集上图、信息服务等地名工作的各个环节,致力于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,推动实现城乡地名公共服务一体化、均等化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